疫情加速了传统医疗向互联网医疗的进化。以微信支付宝、银联为代表的机构,会围绕互联网医疗场景中的移动支付市场展开激烈的角逐。
撰文|陈大柴
出品|支付百科
高频且稳定的医疗场景一直是各大支付机构竞逐的热点领域。疫情冲击之下,传统医疗场景的数字化改造需求,更成为移动支付玩家们决战下半场的关键筹码。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近日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
疫情倒逼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化。互联网复诊纳入医保支付将从商户侧和用户侧加速传统医疗机构的受理场景线上化水平,驱动互联网医疗加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流量、技术和庞大服务商体系的支付巨头们,自然不会任由机会流失,而是以整体解决方案为切入口,从挂号到收费,从线下到线上,牢牢掌握医疗场景中的管道地位。
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场景,相比餐饮、零售等场景体系更加复杂,不仅有软硬件改造,而且还涉及医保系统的打通。正是由于门槛较高,医院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必定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巨头。就目前而言,疫情前后改造需求热度上升,微信支付宝和银联三者之间将上演一场关于医疗场景的激烈角逐。
智慧医院VS未来医院
作为移动支付行业中的双寡头,微信与支付宝从概念到商用,奠定了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其中典型的概念即是微信的智慧医院和支付宝的未来医院。
腾讯在2013年提出微信智慧医院概念,从提出概念至今智慧医院版本已经从1.0迭代至3.0。1.0版微信智慧医院主要依托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能力,以公众号链接医疗信息、挂号和支付等功能。公众号版本能提供的仅仅是简单的基础医疗服务。
随着微信能力变强,2015年至2016年智慧医院发展至2.0版本。在2.0版本之下,微信以医院作为核心的体系,支付解决方案初步打通医院流程信息化。依托硬件设备,大幅提升线下的基础服务能力,例如设置了wifi、停车场智能缴费、管理服务、院内导航等。
以小程序和公众号为入口,微信智慧医院在2017年至2018年升级至3.0。 在服务商的助力下,医保、商保、区块链技术、AI在医院落地,支付方式由固定支付转变为随时的移动支付。 具体方式有扫码、公众号、小程序等,用户可通过窗口、终端和处方单支付。
与微信计划相似,支付宝在其未来医院模式中也分为三个阶段。 支付宝在2014年提出未来医院计划,第一阶段协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体系,完成初级的移动支付; 第二阶段主要激活医疗服务全生态,打通医保、商保等体系; 第三阶段携手生态伙伴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务覆盖治疗和预防。
如今用户使用微信和支付宝在一些大型公立医院,均能实现完全线上化治疗过程。在已经打通医保的城市,用户还可以轻松使用医保及自费的混合移动支付。
在打通医保移动支付方面,微信与支付宝你追我赶。医保移动支付开始和落实过程中,支付宝于2015年年底与深圳人社局达成合作,2016年5月就在深圳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医保移动支付平台并落地实施;而微信于2016年4月与深圳人社局建立医保移动支付合作。
银联紧跟
双寡头之外,还要看一看银联的动作。银联近三年已形成了以云闪付为代表的集刷卡支付,以及扫卡、扫码、扫手机于一体的全产品支付体系。2019年银联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服务范围从国内100个主要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实力当然不容小觑。
医疗场景作为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十大场景之一,是中国银联必然重点推进的方向。银联从云闪付出发,与银行业等资源合作加入到医疗场景数字化改造进程。用户通过云闪付终端便可进行线上挂号、排队候诊、门诊缴费、报告查询、住院押金缴纳、住院清单查询等。
受益于移动支付受理环境的成熟,银联在医疗场景场方面发展较快。截止去年12月,银联智慧医疗平台已在全国范围内1700余家医院开通挂号就诊服务,其中三甲医院数量600余家,140家大型医院全流程诊疗服务,更有数百家医院的全流程相继开通。
打通社保移动支付是医院解决方案的基础,银联电子社保卡申领服务也推进得较快。浙江、江苏、广东、吉林、海南、安徽、厦门、四川成都、河北邯郸等近100个城市的居民可在云闪付APP直接申领电子社保卡,成都、珠海等地区已经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功能。
此外,中国银联曾受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邀请,配合福建省卫计委、医保办共同研究和起草融合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结算码和银联支付码的 “ 三码合一 ” 医疗便民支付服务解决方案。
2月27日,云闪付公布用户数突破2.4亿。这个由中国银联联合20余家商业银行在2015年12月发布的App,已经具备了移动支付超级App雏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与微信支付宝相匹敌的实力。伴随用户体量增加,银联在医疗场景中的地位也会上升。
医疗支付三国杀
在刷脸支付场景中,银联与微信支付宝形成三国杀的局面。受疫情影响,刷脸支付暂时熄火,但疫情之下的医院数字化改革浪潮又将刷脸背后的三位玩家推向台前。
从微信支付宝和银联的医疗场景布局来看,都呈现出针对医疗垂直场景的下沉与深耕。三者分别以智慧医院、未来医院、智慧医疗平台作为路线图,打造医疗服务生态系统,完善医疗产业链以形成业务闭环。同时,发展时间阶段与自身优势不同,各自在医疗场景决战中又呈现多元化特点。
微信社交属性非常强势,用户认知度高,打开频率相较其他二者更具优势。微信通过社交连接用户、内容和多种移动支付方式,从而更广泛地接触终端患者。在微信生态中,一些信息化较强的大型三甲医院原本就存在服务号,实现预约挂号、查看验单、精准计算排队取号时间、查看报告结果等一站式功能。因此,服务商在微信生态的加持下,展业相对会更顺利。
支付宝以蚂蚁金服金融生态作支撑,金融属性优势突出,金融增值服务成为平台一大特色。医疗支出通常数额较大,部分用户一时难以承担,而支付宝在成熟的芝麻信用体系下,可以支持用户先看病后付钱,使用花呗、借呗等消费金融产品支付医药费。此外,支付宝的风控能力可以应对资金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虽然在C端体量上不及微信支付宝,但银联拥有银行、收单机构等产业各方力量的捧场,以多方合力的方式借助便民工程顺势切入医疗场景。在对外输出能力方面,银联近年来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出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支付产业链各主体的技术、产品全面融合,具备了深耕医疗等场景并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
历史上的疫情从来都如一枚硬币,一面记录死亡,一面见证新生。疫情催化下,微信支付宝以及银联从医疗行业的底层出发,推动互联网医疗转型升级。(支付百科 责任编辑:张国栋)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但也看到了网络经济的必要性,两者缺一不可。网络品牌建设与网络营销推广,就找成都互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申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仅做转载,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哟!